您现在的位置:兰州旅游集散中心 > 旅游资讯 > 甘肃旅游资讯 > 金昌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

金昌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

  • 来源:
  • 互联网
  • 时间:
  • 2019-11-20
  • 浏览:
  • 2251次
  近年来,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和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,秉持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的工作理念,坚持“科学保护、提高能力、弘扬价值、发展振兴”的任务要求, 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,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,完善机构,培养人才,全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充分挖掘,传承保护取得了明显成绩。

  目前,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,省级名录12项,市级名录49项,县级名录67项。成功申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,省级传承人10人,市级传承人65人。扶持建成市级民俗馆1个、乡镇级民俗馆5个、非遗传习所8个,年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,通过传承保护让人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,让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。

  节子舞表演

  健全名录体系,着力保护濒危文化遗产。把名录体系建设作为核心和牵引,以线索挖掘整理、管好用活传承人、抢救记录濒危项目为重点,着力夯实工作基础,切实提升传承能力。强化非遗线索的挖掘和整理。积极开展非遗普查,收集16个类别的线索700余条,登记传统生产工具等实物1000余件,理清了金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家底。坚持以田野调查为根本,采取“公布一批、贮备一批、发现一批”的方式,建立了全市非遗数据库。强化传承人的考核管理。对市级以上传承人,自下而上采取“会议述职、综合评定、才艺展示的方式,每年坚持三级联考,对考核合格的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传承补助经费。同时,坚持厚爱年迈老艺人。2018年,对70岁以上的传承人进行慰问,让年迈艺人得到温暖,年轻爱好者看到希望,薪火相传永续不断。强化濒危项目的抢救性记录。2016年以来,金昌市共争取到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保护专项经费167万元,按照项目资金使用方案,目前支出经费29.3万元。每年度坚持开展绩效评价,效益明显,一大批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记录。2018年拨付省级项目手工地毯制作技艺专项经费35万元,组织培训班1次,支出1.98万元,剩余资金按照方案正在逐步组织实施。

  永昌职中学生学习节子舞

  突出宣传展示,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把抓好非遗宣传与传播、提升非遗的群众可见度,作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,坚持媒体宣传与展览展示并重,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社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。强化法规宣传教育。通过报刊、广播、电视、标语、展板、宣传车等多种形式,在全市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非遗法规宣传活动。市、县电视台开办了《文化金昌》《大话永昌》等专题栏目,用非遗实践解读和说明法律条文,让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,了解非遗发展现状,激发了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。强化成果展览展示。坚持举办全市社火、小戏小曲展演、“历史再现”大型民俗文化展等系列活动,县、区坚持举办“四月八民俗文化节”“正月十六游百病”“云庄寺朝山节”“非遗进校园”、民俗记忆展览等特色活动,搭建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平台,弘扬了传统优秀文化。注重活态传承。先后编辑出版了《金昌民俗》《金昌俗曲》《金昌小戏》《金昌表演艺术》《永昌民间故事》《永昌宝卷》《永昌史话》《骊靬探丛》《永昌小曲》《永昌小戏》等一批非遗保护的杂志、书籍;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专题片10多部,制作发放《甘肃金昌民间俗曲》《永昌曲子》《永昌小戏》等光盘数10万张。

  省级非遗项目木偶戏进校园

  注重开发利用,着力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。坚持“非遗+”发展理念,将非遗主动融合到扶贫、旅游、养老、乡村振兴等民生事业中,依托非遗打造“看得见山水、记得住乡愁、留得住乡情”的乡村旅游服务品牌。保护利用走出新路径。将永昌地毯、金川刻字、剪纸、刺绣、制陶、羊肉垫卷子等一批非遗传统技艺项目积极与市场相对接,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基础上,大胆创新,开发适销对路、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,推动金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、走出国门。特别是永昌地毯、金川刻字、手工制陶等一批非遗项目,经过多年的探索,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格局,解决了一大批人员就业,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。非遗项目增添旅游新内涵。永昌县新城子镇将永昌节子舞、永昌宝卷非遗项目融入花田小镇、边洼里民俗馆,在6-7月旅游旺季进行展演,增加了乡村旅游内涵。永昌宝卷传承人范积忠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念卷当中,通过农闲季节展演,对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。民俗展示成为农村发展新资源。焦家庄镇将骊靬文化和民俗展示集于一处,成为旅游线路新节点。朱王堡镇将木偶传习所建在民办养老院,让老年人就近便利享受传统文化服务,助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新发展。流泉村利用废弃校舍,发动群众捐献非遗实物,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,变废为宝,成为乡村旅游新去处。“非遗+”正在成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资源。

  金川刻字传承人李华中老师向学生传授刻字技艺

  促进研学一体,着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。坚持让非遗走进校园,让广大青少年切身感受本土文化魅力。广泛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。县、区每年坚持开展“多彩非遗美好生活”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“戏曲进乡村进校园”等活动,采取图片展示、现场展演与动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,突出动静结合、寓教于乐的活动特色,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民间技艺,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。设立非遗校园传承基地。永昌县将永昌职中设立为非遗传承基地,将节子舞作为常设课程,常年组织传承人开展教学活动,并成立了30多人的节子舞表演队,成为市内各类重大节庆活动一道亮丽的“风景”。让非遗成为校本课程内容。永昌县文化馆主动将非遗内容融入学校校本课程,由学校老师主编出版“漫话永昌”上下册,在永昌县域内各学校推广使用,图文并茂地展示金昌传统文化,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、参与非遗保护,增强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。

兰州旅行社报价及路线 兰州旅行社报价 兰州旅行社电话 兰州旅行 兰州旅行社
版权声明:本文由网站小编摘写分享(金昌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),目的在于更广泛地传播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描述的真实性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了您的权益,请与网站联系,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,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,谢谢!

甘肃旅游线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