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美丽的绿色天地——冶力关
- 来源:
- 互联网
- 时间:
- 2012-06-12
- 浏览:
- 2945次
冶力关,中国古代关隘名、地名,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临潭县境内,古代是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、藏族地区和甘肃地区茶马交易的重要通道。得名于公元3-7世纪吐谷浑国统治的冶力七部区划名。该地区保存了较好的自然植被和水源条件,及丰富的多民族文化,21世纪初,当地开始在治力关进行旅游开发。2006年升级为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区。2011年“冶力关杯”中国拔河公开赛暨第三届甘肃·临潭洮州拔河节在该地举行。
“冶力关”的称谓历史,可追溯到公元400—432年前后(东晋南冶力关镇景色北朝时期)。距今约1560年前,这里曾是吐谷浑(246-317[2])之孙冶利部落的领地。冶利之兄冶延即位后,封其弟冶利为搏虏将军,其帐下部落驻扎在白石山一带游牧狩猎,后逐渐定居于此。
冶利部落最盛时有峡内上冶三部和峡外下冶四部,统称冶力七部。辖地南至甘肃省临潭县羊沙乡、卓尼县恰盖乡,东至洮河沿岸,西至甘肃省合作市美仁、美武乡,北至和政县、康乐县一带。公元6-10世纪(隋唐)时,吐谷浑内附朝廷,部分属民被迁往中原,部分退保白兰,即青海乐都一带。 1368年(明洪武初年),沐英率部收复了洮州,随即在河州洮州、岷州等卫设立榷场,以茶易马,此地随之被开辟为茶马交易的古道关隘,始称为冶门峡,又在大岭山、八角山一带连设数道关卡,查验过往茶行。关街一带渐被官军和商户开辟为集市,始有少量汉族定居,自称为关里。二者合一,冶力关之名逐渐形成。 17世纪中(明末清初),冶利部落的领地逐渐被汉族屯军和吐蕃部落从四周包围蚕食,紧缩至杓哇白石山脚一带,时称上冶三族。17世纪60年代(清康熙初年),卓尼杨土司收复北山诸部,杓哇三族九村寨尽数归附杨土司,被划分为上冶杓哇旗,正式成为卓尼杨土司的属民。冶门峡外的下冶四部,从13-17世纪(元、明代)开始,分属河州、洮州辖领,下冶的称谓渐渐消失。 1949年后,上冶自杓哇部落之下归临潭县辖领,按历史沿袭称谓设立了冶力关区(即古冶力关之谐音)、冶力关乡建置。冶门峡也渐被称为冶木峡了。
冶力关区域古时为边塞之地。公元前1046年前(西周前)属雍州之域,为羌所居。公元前8-5世纪(春秋)后地属多变,但多属陇西郡临洮县地。公元420年—公元589年(南北朝)时,443年(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)在此置水池县,474(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)置萱川县,均属洪和郡治辖。公元557年—公元581年(北周)时废萱川县另置水池县,属萱罕郡辖。公元581年-618年(隋)因之,公元618年-907年(唐)废。670年,吐蕃占据筑城驻守,名曰“巩令城”。后再无建置,地属洮州。1913(民国二年)改洮州为临潭县属临潭县地。 1937(民国二十六年)卓尼设治局成立,一部分划入卓尼县境内。之后,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在此设置冶力关林场,1956年移交临潭县政府管辖,更名为冶力关森林经营所,1958年底,甘肃省林业厅洮河林业局成立,冶力关森林经营所又更名为冶力关林场,并划归洮河林业局管辖。
冶力关旅游线路:
冶力关二日游
冶力关旅游线路:
冶力关二日游
兰州旅行社报价 兰州旅行社官网 兰州旅游公司 兰州出境旅游